2012年2月20日 星期一

臺語,是我熟悉,卻又感到不確認的語言。

臺語,是我熟悉,卻又感到不確認的語言。




關於創作,很不諱言的,我受到歐美音樂的影響很大。寫英文詞比較酷炫,玩國外流行的東西比較潮,但如果做國外的音樂,我始終是個追逐者,因為對我而言那從來就不是具有“根”的文化與環境,我只是個摹仿者。想要做出專屬這地方的情感,卻經過一番挫折與猶豫,因為對於這塊土地的認同與歸屬,曾經徬徨和錯亂過,自身想表達的情感無法傳達,甚至有不寫歌詞,只靠著樂器與呢喃亂唱精靈語或不知哪湊的怪奇音節。



臺語一直以來被我忽略,因為那時的想法還把臺語歌停留在“俗夠有力”,嘗試一堆方式(包含精靈語)之後,才發現原來最貼近自己情感的語言,是我用於日常,卻不曾思考過其深度的語言 – 臺語。



在用臺語著手創作之初,從題材的選取,我們選擇了許多可以比擬我們現今狀態的動植物,將其擬人化與借代使用,同時也追尋著在臺灣具有群體記憶的東西,如賽鴿,管芒,父權等。將我們所欲表達的現況,轉化為故事或場景,並非直接的將之點破,寫詞的過程中,就面臨到口語和意境的衝突,而我馬上想到參考幼時我最愛看得戲劇 - 布袋戲的詩詞用語,以及三立的“戲說台灣“中許多民間故事與俚語,儘管很多用法也非我長輩習慣或生活會出現的辭彙。



對於何謂「正統」臺語,我無法確認或跟隨,各地腔調與用法的不同,反而使得我對於何謂道地的臺語有了不同的想法和作為。



當然馬上遇到的狀況就是聽眾聽不太懂我們在唱什麼,這的確是一個極大的風險;對於挑戰大家認為臺語歌應該長什麼樣子,加上女主唱完全不會臺語,從羅馬拼音學臺語到現在逐漸運用在生活中的過程,臺語的口氣和韻味也依然青澀,可這也恰如其份的成為我們所欲表達在追尋族群認同中,此一磨合過程的艱辛與誤會。在解釋每首歌曲的故事背景與淵源之後,或許可以讓更多人瞭解為何這樣做。這也是我們所欲嘗試的新型態,不管在音樂上或意識上。



我出身成長於臺北的大稻程,在那個臺灣紡織與布業仍然熱絡的民國七十二年,許多中南部的紡織公司與布行也紛紛聚集於迪化街周遭,我家附近當然是熱鬧且興盛的狀態。這也是我個人,對於臺北最深的記憶;一個從中南部角度所觀看的臺北。長大後上五專,大學,開始有不同區域的朋友與同學,用不同的角度看待我這個「臺北人」,原來我對這地方的認知是如此的與其他人迥異,於是重新開始學習融入這地區,用與自己記憶不同的觀點去認識,這是我對臺灣所有認知的徬徨縮影:一個無法確認的立足點。



人造沙洲是在經歷了對於自我認同的矛盾與衝突後,轉而理解、自省的軌跡,害怕自身的記憶與價值,隨時都會飄移消散,我們紀錄下了這些過往的情緒和故事,希望透過音樂,也能讓你感受到一些正面的轉變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by    林村宜

2011年7月1日 星期五

7月

 2011年的7月 非常的有意思

我的生日(這當然要擺第一個 ^^)
世界各地到處都有音樂祭 而且每年都好想去每個國家的音樂祭玩但是都沒錢
很多朋友會在這個時間點回到台北 可以跟很多老朋友見面

今年之前的七月我大概就這樣過完了
 
但是今年多了很多事情...

我加入川秋沙滿一年了 (正確時間應該是六月二十七號)
我會瘋狂的在台灣各地表演給大家看(誠品北中南巡迴 海洋音樂祭 簽唱會...等)
大概會有七分之五的時間都在錄音室裡面過完了 為什麼是七分之五呢?? 呵呵呵...
當然還是要過生日!!! 而且多了個可愛的日本粉絲寫生日卡片給我 謝謝你 TOMOMI ^^
最開心的當然是可以跟我的夥伴們一起慶生 ^^

總之 今年七月實在是太棒了!!! 大家要繼續加油!!!

2011年5月14日 星期六

川秋沙 - Live MV


Goosander from LuChen Liao on Vimeo.
演 出 / 川秋沙 Goosander
導 / 攝 / 廖祿禎 Lu-Chen , Liao
20110505 河岸留言



首張單曲「春日遲遲」
終於在今年春天 遲遲的發行了


這次參與幕後跨刀、友情合作的
有我的爸爸和幾位好友 還有Street Voice總監 小樹


謝謝他們願意提供能力  付出寶貴的時間和體力
不計回報的幫助我們  
而在合作的過程對我來說
也都是人生中不會被輕易遺忘的小故事


之後應該會陸續會寫些小短篇  
紀錄「春日遲遲」的相關製作
讓收藏CD有更多不同的價值  


希望大家不會覺得無聊  




by 宜襄